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Cats - Memory
Memory 2
今天要介紹的是歌劇 貓 Cats 中的一首歌
於此貼上兩種版本
歌詞是這麼說著的
Daylight
See the dew on the sunflower
And a rose that is fading
Roses whither away
Like the sunflower
I yearn to turn my face to the dawn
I am waiting for the day . . .
Midnight
Not a sound from the pavement
Has the moon lost her memory?
She is smiling alone
In the lamplight
The withered leaves collect at my feet
And the wind begins to moan
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
I can smile at the old days
I was beautiful then
I remember the time I knew what happiness was
Let the memory live again
Every streetlamp
Seems to beat a fatalistic warning
Someone mutters
And the streetlamp gutters
And soon it will be morning
Daylight
I must wait for the sunrise
I must think of a new life
And I musn't give in
When the dawn comes
Tonight will be a memory too
And a new day will begin
Burnt out ends of smoky days
The stale cold smell of morning
The streetlamp dies, another night is over
Another day is dawning
Touch me
It's so easy to leave me
All alone with the memory
Of my days in the sun
If you touch me
You'll understand what happiness is
Look
A new day has begun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013] Born to Run 天生就會跑
[書名]:Born to Run 天生就會跑
[作者]:Christopher McDougall
[譯者]:王亦穹
[出版社]:木馬文化
[分享者]:Q.Lu
作者簡介:
克里斯多福.麥杜格(Christopher McDougall),美國賓州人,哈佛大學畢業後加入美聯社擔任記者,派赴里斯本,並在非洲的安哥拉、剛果與盧安達等三地報導戰事。返回美國後他先後為《戶外雜誌》、《紐約時報雜誌》、《跑者世界》、《男性健康雜誌》等刊物工作,報導曾三次獲全美雜誌報導獎決選。目前他居住在賓州的鄉間,除了練跑之外正在撰寫下一本書。
心得:
覺得自己身體並不適合跑步嗎?但讓你停止跑步的不是你的身體,而是你的心態。迪普西超馬賽96歲選手-傑克.班克說:一個人不是因為衰老而停止跑步,而是因為停止跑步而衰老。
作者本身是一名業餘跑者,身高190幾公分,體重100多公斤的體型曾讓他在跑步中吃足了苦頭,飽受足部疼痛的他四處尋醫,所得到的答案卻總是:人體構造生來就不是為了跑步。但真的是這樣嗎?作者為了尋求答案,決定去尋找一群生活在墨西哥銅峽谷深處的原住民-傳說中世界上最會跑步的塔拉烏馬拉人,作者從這些族人當中找到跑步的絕竅,也發現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運動觀念根本是大錯特錯的,例如:穿著矯正性越高的跑鞋其實對於腳的保護適得其反,把腳保護的太好反而會造成支撐腳的某些肌肉訓練不到,進而造成受傷。
本書作者引用了許多運動期刊支持他所觀察到的論點,但看書的同時卻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因為整本書由他尋找塔拉烏馬拉人的"探險"開頭,最後以一場世界頂級超馬菁英與塔拉烏馬拉族人的世紀對決路跑賽做結尾,書中的每個人會讓你感覺都強到爆炸,但卻又是現實生活當中真實存在的人,看本書感覺就像在看小說,一本精彩且真實上演的小說,千萬不要覺得"那些變態都是基因突變者,他們生來就超會跑步,而我並不是那種人",因為作者本身就是一個從有嚴重腳痛困擾的跑者變成能跟這群精英跑上一遭的人,還是回到第一句,讓你停止跑步的不是你的身體,而是你的心態。動起來吧!單純為跑而跑,不用為減肥而跑,或是為健康而跑,因為,跑著跑著,身體自然就會變得年輕健康:)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012] 爵士樂的故事
[作者]:黎時潮、張志清
[出版社]:果實出版社
[分享者]:落雨繁文
既然是故事,大概就是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既然要說爵士樂,當然要先進一步知道什麼是爵士樂。
爵士樂一一種大家都知道,卻也都不知道的音樂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011] 貓咪博物學

貓咪博物學
作者 加藤由子
譯者 張麗瓊
分享者 Osedax
=
內容簡介
=
貓在古埃及被認為是太陽神的化身
於中國與日本呢 則是亦正亦邪的角色
諸如九命怪貓與貓又之流的
被崇拜 喜愛 甚至懼怕 著
脫離神化的色彩來看呢
有文獻指出
美國家貓的數量是狗的兩到三倍
占有如此高的地位
不外乎討喜的外表
若即若離的態度
與不用費太多心神照顧
或者是其他的理由等等
筆者家共有四隻貓 從大至七八歲 小至兩三月都有
而其中最大的樂趣呢
即為觀察貓與貓或人與貓的互動
貓咪博物學
是作者以四十年以上的養貓經驗而成
寫著貓一舉一動背後可能的理由
雖然非建築在科學根據上
但細細看來也是相當有趣的
一般耳熟能詳的行為意義
沒想到還能有些天馬行空的看法呢
這是一本養貓人士看了會會心一笑的書
寫著主人對貓咪的心情與偷偷的觀察XD
與讀者共勉之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010] 最後理論 Final Theory
[書名] : 最後理論
[作者] : Mark Alpert
[出版社] : 奇幻基地
[分享者] : 落雨繁文
作者簡介:
馬克.艾伯特(Mark Alpert),被譽為「科學怪傑」的馬克.艾伯特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天體物理學系,其畢業論文便是關於愛因斯坦的相關理論研究。在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的MFA(Masters of Fine Arts)詩歌獎後,他開始從事編譯記者的工作,目前在《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 擔任編輯一職。他長期追蹤並報導有關2008年夏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一項有關「萬有理論」的實驗,因而有了靈感寫下《最後理論》。
他運用本身深厚的教育背景與物理知識理解,融合經典的科學元素,加上描述豐富、情節逼真的內容,融合自身的文學素養,以簡明的文句為讀者描述複雜的科學理論,成功地塑造出其脫俗而生動的寫作風格。
心得:
如果可以讓我從新命名,我會很八辣的這本書叫做【愛因斯坦密碼】。
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009]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書名]: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作者]:村上春樹
[譯者]:賴明珠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1994年09月15日
[ISBN]:9571313408
[分享者]:Q.Lu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1949年生, 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 受歐美文化薰陶, 西方文化(音影,電影,藝術,文學)流露於其作品中, 被譽為「80年代文學旗手」, 曾獲得「羣像新人賞」、「野間文藝賞」、「谷崎潤一郎文學賞」. 被評為最具都市感受性的作家、最能掌握時代特質與節奏感的作家。
書籍簡介: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是村上春樹的第四部長篇小說,也是他想脫離「三部作」(註: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尋羊冒險記)開始嘗試自我突破的關鍵性作品,具有承先啟後的重大意義。除了盡情揮灑他最擅長的二重式思考結構,在另一方面把他獨特的抽象性、意識流和大量的比喻發揮地無所不在而恰到好處。寫完這部作品之後,他有三年不能再寫長篇,因為他太用力了,他把想寫的東西、能寫的東西,全部用出來,連自己體內一切不完美的、污穢的東西在內,一切都總動員的寫完了。
世界末日:
好不容易走到南潭,雪正令人窒息地不斷激烈的下著。那看來簡直就像天空本身正啪啦啪啦支離破碎地崩裂掉落底上似的。雪也傾注在潭上,被帶有深的可怕的湛藍色調的水無聲地吸了進去。染成白一色的大地,只有潭張開得像巨大眼瞳似的圓圓大洞。
我和我的影子站定在雪中,長久發不出聲音一直注視著那樣的光景。和以前來過時一樣周遭響徹著可怕的水聲。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雪的關係聲音更加模糊不清,感覺好像是從甚麼遙遠的地方傳來的地鳴似的。我仰望說是天空又未免太低的天空,眼睛轉向激烈的雪的身處黑黑浮起的南牆。牆對我已經甚麼也不說了,這是個符合世界末日名稱的荒涼冰冷的光景。
冷酷異境:
水潭完全把我的影子吞沒之後,我還長久注視著那水面。水面沒有留下一絲波紋。水像獸的眼睛一樣藍,而且靜悄悄的。失去影子之後,覺得自己好像一個人被遺留在宇宙的邊土一樣。我已經什麼地方也不能去,什麼地方也不能回了。在這裏世界將終息,在這世界靜靜的留著。
我轉身背向潭,在雪中朝西丘開始走。西丘對面有街,河在流,圖書館裡她和手風琴應該正在等著我。
在下個不停的雪中,可以看見一隻白色的鳥正朝南方飛去。鳥越過牆,被包圍在雪中的南邊天空吸了進去。然後只留下我踏著雪的格吱格吱的聲音。
讀後感: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是兩個故事交錯穿插,意識與潛意識,我與影子,真實與虛幻,兩個乍看之下完全不相關的故事開始時呈平行線進行,漸漸的開始有交叉,到最後融為一體,看本書相當的耗腦力,得努力讓自己清醒不錯亂XD,看到後來一直往前回翻也是常有的事,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真的算是村上春樹的長篇代表作,最近出版的村上暢銷書—1Q84 BOOK1-3,也是使用雙線(甚至三線)來進行故事,但相較於本書1Q84顯得較為白話也比較好懂,也許這也是1Q84暢銷的原因吧....離題了,本篇要介紹的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而不是1Q84,使用大量的比喻和抽象性是村上寫作常見的手法,這也是我喜歡他的地方,似乎總是能把流竄在腦袋底下的意念抓出來加以形容及具象化,而本書將此發揮的淋漓盡致,使用兩相對照的主題也是村上寫作慣用的手法,從兩種不同的角度看事情,看完本書感覺對村上有更深層認識,視野也好像展開了一般,想要認識何謂"村上流"的寫作方式,本書是絕對不可錯過的一本。
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
[008]不去會死
[譯者] :劉惠卿
[出版社]:西遊記文化
[ISBN]:9789868274945
[分享者]:Q.Lu
作者簡介:
石田裕輔(Yusuke ISHIDA),1969年出生。高中一年級騎自行車環遊和歌山縣一周後,開始憧憬旅行。高中二年級達成「近畿一周」;大學時休學一年,完成「日本一周」。1995年辭去食品製造企業的工作,踏上環遊世界之旅。在旅途各地寫下老套的歌詞,畫了風景和人物的素描,並且自我陶醉著。
書籍簡介:
旅行時間:連續7年5個月未歸國(1997.7.15-2002.12.30)
訪問國家數:87國
行進距離:94,494公里
爆胎次數:184次
載運行李:40公斤
旅費:5,300美金(約台幣17萬;後來遭持槍強盜搶劫2,900美金)
墜入愛河次數:?次
「既然降生到這世界上,就要好好看遍它,親眼找出世界第一。」
石田裕輔原是普通上班族,小學時在路邊看到一位青年騎著載滿行囊的自行車飛馳而過,那身影成為他潛意識裡追逐的形象。於是長大後發下「不去會死」的豪語,辭掉人人稱羨的大企業工作,踏上世界之旅。
但石田在第一站阿拉斯加就被黑人女生勒索一美元,嚇得皮皮挫,躲在青年旅館不敢出門;在秘魯沙漠被持槍強盜搶個精光,還得橫度暴風地獄巴塔哥尼亞;在北極圈為了省錢洗露天冰河澡……就這樣幾度軟弱,幾度山窮水盡,幾度想放棄,最後終於完成壯闊的五大洲完騎世界記錄,並挑出五十五段最難忘的旅程。
「我看到恆河的純白日出、薩賓娜天真無邪的笑臉、土耳其那爾汀美麗的笑容;滿月下的金字塔、在草原上奔跑的長頸鹿、騎著破爛腳踏車追趕我的保保。泰西亞有點惱怒地笑著,流下稚氣未脫的淚水。大海般的叢林中浮現蒂卡爾神殿,以及紀念碑大谷地神聖的風光。雄壯的育空河流淌而過,有鮭魚跳躍著;在夜空中搖曳的極光……」經歷過許多生死絕境、哀痛的別離、幸福的瞬間後,「活著真好」的體悟,是夢想帶給作者最珍貴的禮物。
讀後感:
當熱情被生活瑣事磨難掉 ,剩下的還會是什麼?
本書作者毅然決然辭去穩定的大公司工作,展開為期七年的單車環世界之旅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桀傲不馴熱愛冒險的自我,單看你有沒有沒那個勇氣而已
單車環遊世界只是透過這種形式,讓生命產生不同的體悟
作者透過詼諧幽默的口吻道出他為期七年的海外單車之旅
過程中有歡笑,有淚水,有心動,有感傷
在旅途當中尋找最純真的感動
你,多久沒有熱血沸騰了呢?
來看看本書,讓你對生命重燃起熱情吧~
後記:
雖然坊間單車旅遊的書籍並不算少,但這本書是少數可以打動我心的
1.作者獨自一人走上環遊世界一途,個人相當佩服這股勇氣和傻勁,在旅途當中的某些堅持也是很我佩服
2.文筆輕鬆幽默,看著本書彷彿跟他一起環遊世界
3.並不是單單對於旅途的介紹,還有更多對於生活的體悟和感觸
4.作者也很喜歡美食A____A <--這是什麼奇怪的理由~
如果有興趣的話這本書還有出兩本"續集"
1.最危險的廁所,最美的星空-->介紹作者環遊世界所感受到的"世界之最"
2.用洗臉盆吃羊肉飯-->介紹作者旅途當中各地的美食小吃
如果最近覺得生活苦悶,看看書讓自己熱血幻想一下也是挺不錯的^^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007]告白

[ 書名 ] : 告白
[ 作者 ] : 湊佳苗
[ 出版社 ] : 時報出版
[ 分享者 ] : Kamila. J.
<書摘>
一位國中女老師在期末的最後一堂課上,向班上同學坦言親生女兒真正的死因,並也一併告訴班上同學她所做的處理,要讓兇手受到所謂群眾道德的制裁。在老師離開之後的新學期,隨著新導師的到來,這個埋下復仇種子的班級,也漸漸地開始萌生出仇恨的心苗株.....
<心得>
「告白」這本書算是去年度我會推薦的第一本書籍,雖然說內容似乎有點過度渲染,但其實當在第一線站久了之後,對於書中的情節內容就真會覺得soso,一整個見怪不怪。
在全書中,森口老師運用了心理學上的小技巧,讓同學們對兇手進行了所謂的團體制裁。雖美其名是要替天行道,但實際上那也僅是霸凌的一種藉口,此外亦寫實地描述出青少年最容易有的從眾行為-「大家一起而為之,就可以分擔責任」。另外兩位兇手的行為反應,剛好呈現出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生,一種是會去尋求真相並找出反擊之道的有才者,另一則是全然相信他人所言只會逃避的無才者。至於兇手的德育..... 只能說家庭因素影響真的很大。一個失愛,一個溺愛,兩者的家庭都有嚴重問題存在,同時也真切地表達出家庭教育功能的異常對孩子的影響。只是..... 當現今已經有學生會亮出西瓜刀來威脅老師同學時,當已經有學生會對老師同學砸椅子時,又有誰能說告白書中的劇情不會出現呢?
雖說自稱在第一線站久了,但其實也才約莫這近3年吧!若要描述現在國中生在程度上有何差異呢?我可能會說.....「在學習成績上落差大,但在品德教育上..... 真的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衡,已經造就養成許多無德無腦人或無德有腦人了」。
有時候..... 整天光是處理學生之間的相互欺凌,有明的有暗的,就已經讓身為第一線的人很頭大。又當遇到不理智的怪獸家長時,一整個根本就會是跟鬼打牆一樣,「永遠對的是自己小孩,錯得是別人和老師」,不然就是無能家長,就只會說「自己管不了」,其他的一律丟回給老師,但仍會要求不能打不能罵不能逼不能罰不能記警告或大小過。再加上現在的學生十分很懂得"聲張"自己的權力,動不動就會當眾跟老師說,「敢動我就告你阿!」。一整個真的只能說..... 老師並不是無能不想管,只是.....無權可以管。
在最近各縣市均爆出嚴重的霸凌案件時,學生霸凌老師同學的行為被報導出來後,身為第一線的教師們,其實真的很希望大眾關切到台灣教育的失常問題。希望大家想一想,為什麼會培育出這樣的學生?為什麼沒人關心他們的生活?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嚴重的偏差行為?他們的成長背景有什麼狀況?整體的社會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為什麼.....教育功能會失常了呢?但似乎..... 這個社會永遠只在乎錯是歸屬於哪一方的責任吧!相關後續處理..... 一切感覺又是一付事過境遷、雲淡風輕的草草帶過。
[006] 夜

[作者]:Elie Wiesel
[出版社]:左岸出版社
[分享者]:小烏
作者簡介
Elie Wiesel,猶太人,於二次世界大戰時受納粹迫害而逃往法國,後於當地求學,並曾任記者。
藉由寫書與演說,推廣和平與關懷弱勢民族之理念,Wiesel於1986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曾獲選為《時代》雜誌選出的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人士之一。
作者現為波士頓大學教授。
書摘
本書描寫二次世界大戰集中營的故事,亦為作者的親身經歷。
當時作者還是個青少年,因為戰火而被迫離鄉遷徙,
而希特勒所實行對猶太人殘忍至極之"種族淨化",
讓Wiesel小小年紀即經歷族人在眼前被殘殺、下一秒生死難測,
對自生無能為力的絕望。
書名"夜"是對當時情形的具體比喻,在人與人之間不再有光的痕跡。
猶太人在德國人面前像動物般,被驅趕、被鞭打,瘦弱者被淘汰(處決)。
在冰天雪地的集中營,活著的人食物缺乏,死的人像垃圾一樣被燒毀,
最後甚至直接逼活人走進焚化爐。
"你太瘦弱了,是送進焚化爐裡的好料!"
"小男孩成為德軍同性戀者的玩物。"
這個地方的人,肉體與精神達到極限,
恐怖的不是死亡到來,而是死亡左右相伴。
許多經歷過歷史悲劇的人們,往往希望遺忘或遮掩這些回憶,
但是作者選擇"見證",以期悲劇不要再次成為現實。
本書問世時,受到廣大迴響,並成為美國高中歷史重要教材來源。
心得
看這本書不需花很多時間,但濃縮了作者遭受恐懼到絕望的童年,
也可以實際印證二戰時,"集中營"之恐怖程度。
本書不是小說,所以不會用到過於煽情或血腥的字眼,
作者很平鋪直敘的將這些所見所聞紀錄下來,
但越是習以為常的描述這些情景,
這些情景蘊含的殘忍便越覺諷刺。
"我們的獄長因為太人性而被開除"、"在我們腳底下躺著一堆被踩扁的人",
這些都是很直接的句子,不經任何辭藻潤飾,卻很能感同身受。
依稀記得,看過李家同在<讓高牆倒下吧>一書,提過一則故事,
大意是外星人與人類對話,
詢問人類"為什麼可以不帶憐憫的傷害同種的生物,與動物何異?"
這個問題讓在場的科學家和語言學家默然。
中國自早也流傳過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些外族人,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
或許以生物的觀點,
"民族差異"會本能地挑起動物做為區隔的防衛甚至攻擊(我養的不同種類的雞關在一起都會打架)。
希特勒在<我的奮鬥>書中即提到,猶太人令他厭惡,
是一群骯髒的人種,不帶理由地嫌惡。
經過了論述的包裝,與國族利益、日耳曼之發展等冠冕堂皇的論調結合後,
屠殺成為建設前之必要之惡,並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附諸實行。
集中營的人,除了失去希望,更責備他們信仰、熱愛的上帝;
這是一個極度負面的心態。
依我個人之瞭解,基督在西方人之重要地位,足以成為生存之精神動力,
即使遭遇磨難,依然相信這是神給的考驗,未曾懷疑其權威。
"讚揚祢的聖名啊!我們獲得祢的青睞,好成為你祭壇上的貢品!?"
人類若甘任道德墮落,將可以無止盡地摧毀現存的信仰與秩序,
這讓我想到哲學家尼采說過:上帝已死;
粗淺的解釋是說,上帝不是真的神,
而是人類普遍認為的"道德"之象徵,而本書則更體驗到"人性"的泯滅。
作者將本書名一開始定為<而世界依然緘默>,以及最後定案的<夜>,
都試圖把人性的黑暗具體化。
在知悉紅軍趕來解放戰俘時,集中營獄長在撤退前夕命令囚犯打掃環境,
試圖要讓趕來救援(但沒救到)的人有個錯覺:"讓他們知道這裡住的是人而非豬玀"。
這裡卻鋒利地道出主事者的矛盾。
所謂的"種族淨化"政策,不過是納粹自我麻醉的暴行,
他們深怕這些正當理由與信念,在世人眼中,如紙糊包裝般不堪一擊,
於是掩耳盜鈴似的想騙自己、也騙敵人。
這本書沒有一個開心快樂的結尾,當然過程也不需曲折,只是一段歷史記憶,
然而類似情節,時至今日仍一再上演。
衝突多半起因於文化與語言的差異,造成誤解、仇恨,
誤解與仇恨又可藉由宗教、國家利益,相互交織,這是國際社會,也是全人類仍無解的問題。
2011年全球依然有五大火藥庫,雖然集中營不復見,卻也足以造成附近人民之惶恐與不安。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005] 火宅之貓
[出版社]:皇冠
[分享者]:落雨繁文
[短評]:仍然是愛情,卻以不同面貌出現,陷入情愛中的愛、嗔、痴
拜讀書會的成立
對於讀書這件事又熟絡了起來
但之前讀的書,仍未消化完畢
趁這時候也一一的補起來
也許是因為看的書少,所以回想起來總是挺鮮明的
火宅之貓,是我看張老師的第一本長篇小說
有別於其他的短篇,多了些複雜曲折的情節
相同的是,一堆堆情感的元素
這本書,在我看來,更貼近了日常的生活,與真實的人生
講愛情的小說,常常被認為是"言情"小說
但人們總是離不開愛情
常常讓自己置身愛情
不論是閑適的敞遊,或深陷爛泥的窘境
就像毒品般的,對著愛情有著難以抗拒的癮
每次的嚐試後,卻又笑著自己的傻,自我的痴
是的!就是這樣
愛情這題材,永遠都會佔據著暢銷排行榜
這本書愛情的形態是多種的
探討著愛情最原始的慾望,佔有
佔有,有著親密的安全感
同時也是令人窒息的
------------------------------------終於要說書了--------------------------------------------
本篇的主角是個心理醫生
跟天下所有男人一樣
受不了正妹的誘惑
但心理總是覺得,正妹適合更好的人
但是愛心、耐心與貼心還是足以感動正妹的
唯美的女主角總是有一段不為人之的過去
跟一顆純真善良的心
但這不是白雪公主的童話
經歷了愛戀、婚姻、事業、離散
裡面有許多就像發生在身旁的情節,值得玩味
也許曾經、也許未來
都可能親身經歷
-----------------------------------換說感想-----------------------------------------------------
溝通
這是我對大的感想
在愛情裡,很多事被視為理所當然
如果有事,妳應該會跟我說
應該跟我說的,妳會跟我說
就是這樣奇怪的想法,總會衍生出莫名其妙的劇情
兩個人的想法不會總是相同
一個人在怎麼貼近另一個人,也無法成為他
溝通才是兩個人之間最後的救贖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004] 碎片之島

[書名]:碎片之島
[作者]:華倫.費伊 Warren Fahy
[出版社]:圓神
[分享者]:落雨繁文
[短評]:超出想像之外的世界,扎實流暢的速度,一飲而盡
這一本書一開始的Idea就很驚人。
本部落格的成員多半都是三類組。
因此對於達爾文的演化論,也相當熟悉。
跟所有成功的科幻小說一樣。
把想像架在已知的事實上。
多一些,廣一些,但不足以讓你意識到....
這.....不符合邏輯。
看完這一本小說,不難想像為什麼說他是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的接班人
順暢的故事情結,就像是電影般的明快節奏。
許多先進科技的結果,也一一的被應用在新的題材上。
還有一些情愛糾葛之類的事,一些動作場面
不難想像這應該會被搬上大螢幕(群好像也是這樣說,但......)
如果你喜歡剛果、侏羅記公園這些片
這本書將會事你的菜
-------------------以下有點雷----------------------------
故事主要是敘述一個被遺忘的小島
距離遠到附近島嶼的鳥類或昆蟲,甚至會游泳的動物接無法到達的地方
因此,這個島就走著自己的演化之路(類似澳洲的有袋目)
但他演化的主軸與地球上其他地方不同
只有兩個目的
掠食與不被掠食
在偶然的機會被海洋探險隊發現
而開始了一連串發現的旅程
下圖示書中出現生物的圖
甚至作者還有網站介紹出現在島上的生物
碎片之島官方網站
新書宣傳影片
接下來,就請大家,自己展開這奇幻的演化之旅。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003] 寵物墳場 Pet Sematary


[書名] :寵物墳場 Pet Sematary
[作者] :史蒂芬‧金
[出版社]:皇冠
[分享者]:Osedax
=
當生命中的至愛被硬生生奪走時,
你會選擇放手,還是不計代價去挽回?
=
有很多人說過 史蒂芬金 的書過份流於商業化
所以不太喜歡
但商業化其實也就只是迎合大眾口味罷了
隨著閱讀率的上升 想傳達的心情自然也散布開來了
但這倒不是說冷門的文化不好 雖然我知道大概有人可能會這樣引申我的用詞
怎麼說
我只是想表達史蒂芬金真的很厲害 !
雖然我至今接觸他的書或電影不多
像是四季奇譚, 午夜系列, 魔女嘉莉 或 迷霧驚魂 等等
就不全部寫上了
=
甫看這本書的時候
只會覺得是有點普通的靈異故事
但隨著劇情越延伸
就
就
就愈看愈入迷了 XD
被裡面的人性所吸引
到底要怎麼樣的執念才可以採取那樣的行動呢
那麼在緊要關頭時,
=
不諱言我是很容易被死亡這題材吸引的人
可能是看了一些關於狼人 女巫 吸血鬼的東西
所以喜歡這類背景的人 可以來找我聊聊XD
[002] 迷霧之子三部曲

[作者]:布蘭登‧山德森
[出版社]:奇幻基地
[分享者]:之之
雷這作者的書的內容實在是很不道德的一件事XD
-------------------------------------------------
計畫中的計畫,騙局中的騙局,秘密背後總有另一個祕密
-------------------------------------------------
這標語實在是太吻合這部的風格了
或許也是這作者的風格
布蘭登‧山德森
當時他出的第一本書--"諸神之城伊嵐翠"
我只無意間看到有人推我就買來看
一看下去驚為天人
後來"迷霧之子"本來也是我去書展為了湊數買的
結果發現是同一作者
只能說這作者真是太強大了
目前這位作者的書我看了四本
伊嵐翠跟迷霧之子三部曲
每本都700多頁
看每本書都有一種感覺
主角(群)身陷一個很悲觀的情況
隨著故事的進展 主角們的努力
情況似乎有好轉
但是又持續被大環境無情的打壓
彷彿做了這麼多都是無用的
等到最後一百頁的時候
甚至還會想 靠杯只剩一百頁了這樣是要怎麼結尾
劇情就馬上開始超展開 不 是神展開
前面鋪了六百多頁的梗開始一連串的爆下去
B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M!!!!!
最後真的就是眼睛睜大嘴巴開開邊讚嘆邊看到完
壓抑了這麼久在最後一次爆完
這豈是一個爽快了得
迷霧之子完全承襲這種風格
更了不起的是它是個三部曲
想像一下鋪了2000頁的梗會爆成怎麼樣吧
最後一集真的是無限爆點
就連第一集裡覺得無所謂的東西
到了第三集都有他的意義
每集都在解開謎團後發現新的謎團
解完梗之後又埋下新的梗
隨著劇情的進展之前建立的觀念又會完全被推翻
最後甚至會完全顛覆第一集的印象
作者真的是太神了
我覺得我以前看的奇幻小說都黯然失色
他以後出的書我都買定了
套句某奇幻版友的推文
我真榮幸跟他活在同一個時代
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001] 海水正藍

上一篇偷渡了許多海水正藍的片段,當然接下來就應該講講這一本讓我落淚的書。
曾經以為淚已枯乾,心堅韌、不在輕易動情。
先說說讓我低下一滴淚的“永恆的羽翼“
許多小說都是訴說著愛情,嘗過愛情酸甜苦辣人們,總是能隨之起伏。
但愛情氾濫於文字間,總是令人有些疲乏。
其他的感情似乎不易訴說,也許是因為平淡,無法成為故事的題材。
“永恆的羽翼“描寫的是親情,無論是父母與子女,或者是夫妻之間愛情的另一種形式。
在新生時,終得解套。
我不想多說,深怕壞了那樣單純的美好。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多麼美好的一句話。
巧遇的邂逅,一直是現在男女夢寐以求的戲碼。
在千萬人群中相遇,或是如張愛玲說的“妳也在這裡?“。
那微小的機率,讓愛情與它成負相關成長。
青梅竹馬,一生大概也只有一次機會,就跟運動員一樣。
一生中可以多次角逐MVP,卻只有一次的機會可以挑戰年度最佳新人。
因為一旦錯過了那初初的緣起,愛情就缺少了那一點點的稚嫩。
但青澀而燦爛的青春。
這是“長干行“
一見鍾情,也許是不容易的,但在“儼然記“裡,傳奇般的認定。
雖然有些不可思議,卻深深的讓我為那單純的情感所感動。
即使是僧人,面對生命中的 Mrs. right 依然動心。
愛情,的確讓人盲目,失去方向,像傻瓜一般。
要忘卻這樣的一個意念,塵世外的人就要這樣用力。
那在塵世內的我呢?
我想就這樣載浮載沈,偶爾起來喘口氣,偶爾沈溺。
也許也是執念。
說了這麼多,這本書的書名“海水正藍“。
賣個關子,大家就自己去體會吧。
這本是經典。
就像張老師自己說得,喜她、惡她都是因為海水正藍
也許就是要自己去感受,文字的頻率